龙港故事丨探访新中国“民告官”第一案发生地——法治改革成为龙港“善治密码”-新华网
2024 09/28 08:54:20
来源:新华网

龙港故事丨探访新中国“民告官”第一案发生地——法治改革成为龙港“善治密码”

字体:

  法者,治之端也。

  2023年,在浙江温州龙港市舥艚社区东魁河畔,建设起一座崭新的龙港法治馆,馆内详细展示的新中国“民告官”第一案,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个标本”。

  提起这一案,龙港市政协委员、龙港法治馆设计者之一陈文苞打开了话匣子。

  龙港法治馆。新华网发

  一宗“民告官”的官司

  时间回溯到1985年,经村委会同意,舥艚镇村民包郑照向舥艚镇城建办申请建房,建房审批表中有村一级“同意建房,请主管部门审批”的意见和印章,没有镇城建办及镇政府的审批意见和印章。经镇城建办口头同意后,包郑照在自家东面的河滩上建起了三间三层楼房,这三间体面的楼房让曾经穷苦的包郑照欣喜不已。

  之后两年间,苍南县水利部门认为包郑照家的房屋盖在了河堤范围内,对抗洪防汛造成了干扰,多次要求包郑照自行拆除。包郑照认为,自己建房手续合法,均拒绝拆除。期间,浙江省水利厅下发文件,提出自1983年设置河道界桩后侵占河道的建筑物,一律按照违章予以拆除。

  1987年7月,苍南县政府以未经合法审批、占用水道为由,组织人员将包家三间房屋后面占用河道约1.5米部分的建筑物强行拆除。盖这房屋几乎花了包郑照大半辈子的心血,如今被拆,这叫包郑照如何甘心?遂向法院起诉了苍南县政府。

  但当时,行政诉讼法尚未出台,苍南县法院、温州市中院均因无法可依而对此案不予受理。包郑照一家为此四处奔波,最后,案件受到浙江省高院的关注,指定温州市中院受理此案。

  时任苍南县县长黄德余力排众议,出庭应诉。1988年,此案开庭,现场座无虚席。双方在法庭上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庭审从早晨一直持续到晚上10时。

  最终温州市中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包郑照等所建房屋是违章建筑,苍南县人民政府强行拆除其违章建造的部分房屋是合法的,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包郑照对一审判决不服,向浙江省高院提起上诉。浙江省高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黄德余(图右)走到包郑照身边,和他握手。新华网发

  虽然原告败诉,但本案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它唤起了公民依法维权意识的觉醒和政府对依法行政的反思,推动了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1989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正式颁布。该案也因其关注度和影响力被称为新中国“民告官”第一案。

  “为了纪念这场官司推动我国法治化历史进程所作出的贡献,龙港市委、市政府决定保留包郑照的三间房屋,通过改造和修建,打造了这座‘龙港法治馆’。”陈文苞说。

  一系列改革与法治的有效互动

  改革和法治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相伴而生。龙港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也在法治下推进改革。

  2019年,龙港撤镇设市。龙港的改革无疑是艰巨和独特的,在探索“扁平化”管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类阻力与困难。

  2021年,龙港改革迎来“法治及时雨”——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和保障龙港市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龙港改革提供了基本法治框架。2023年《龙港市社区治理条例》获批实施,细化了95项服务性、事务性乡镇职能事项下放社区。

  “虽然取得成绩,也要看到龙港探索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程,是一项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创新活动。”参与《决定》制定全过程的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行政法规处副处长孙晋坤表示,通过法制手段提供改革顶层设计、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有着“必要性和重要性”。

  龙港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业务审批窗口。新华网发

  如今,越来越多的法治改革成为龙港成长中的“善治密码”。

  “打官司肯定要拖很长时间,行政异议化解效率真的很高!”龙港的冯某因未取得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一气之下准备起诉龙港市公安局。在龙港市法院引导下,他提交了行政异议申请,考虑到当事人的实际诉求是得到赔偿,经公安局调解,肇事者次日就履行了赔偿义务,争议在一日内得以快速化解,获当事人“点赞”。

  龙港撤镇设市五年来,伴随大范围的城市化建设,行政争议持续多发。2022年4月,龙港创新推行行政异议制度,引导当事人将行政争议提交至行政机关先行处理,探索构建行政争议“异议过滤-调解先行-复议为主-诉讼断后”的阶梯式化解体系。

  制度试行后,龙港市行政机关已通过异议程序化解行政争议66件,以龙港市行政机关为被告的一审行政诉讼案件收案数持续下降,其中,2022年收案193件,2023年收案179件,2024年1-8月收案76件。

  文字:郭妍廷 章彬

  供图: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

【纠错】 【责任编辑:史依灵】